查看原文
其他

员工发朋友圈也会被广告处罚? ——从行政处罚案例和司法判例看私域流量的广告认定

Boss & Young 邦信阳律师事务所
2024-08-25

本文首发于邦信阳中建中汇张士海律师团队公众号“Market Regulation Compliance”


PART ONE   引 言  


在传统流量变现营销模式弊端逐渐显现的大环境下,不少商家采用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私域流量进行营销的新模式。微信作为社交平台,朋友圈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分享个人生活及其他信息的平台,而通过朋友圈这样的“私域流量”开展营销、推广产品,是否会被认定为广告?本文将就这一问题结合处罚案例和司法判例展开探讨分析。


关键字:私域流量、微信朋友圈、公司员工、广告法、商业广告


PART TWO案件简要介绍


2021年12月20日,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出了一份朋友圈发布违法广告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沪市监松处〔2021〕272021005400号,下称“决定书”)。据决定书记载,当事人的销售总监为了提高公司产品销售率,在其个人微信朋友圈发布公司产品广告,广告宣传页面上标注的“淡斑”、“亮白”功效与事实不符,另页面上标注的“消炎”属于医疗用语,而该产品属于普通化妆品。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当事人的行为构成发布虚假广告、使用医疗用语的违法广告行为,对其处以罚款10万元(后附处罚决定书原文)。


PART THREE什么是私域流量?


在公共流量趋于饱和、新流量获取成本高昂、平台限制增加、传统转化途径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下,“私域流量”作为营销的另一方向,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贤良在第28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开幕致辞时表示,互联网广告市场在形式、经营模式、投放方式等方面加速演变,表现出情感化、私域化、营销化、社会化的特点。[1]所谓私域流量,是相对于淘宝、京东、百度这些由集体所共有的公域流量而产生,是指人们可以自主把控、反复、免费并随时随地直接触达用户的渠道,比如微信群、朋友圈、平台私信等,它属于人们的“私有资产”。[2]私域流量运营的常见情形有通过微信好友享受优惠活动、导购在顾客结账后提出加微信等各种手段将客户导入微信以及微信群,有针对性地向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产品介绍、推广内容,从而增强客户粘性、提升流量转化率和产品复购率。



[1] 来源:

https://www.samr.gov.cn/ggjgs/sjdt/gzdt/202112/t20211216_338130.html

[2] 《KOC:私域流量时代的营销新风口》,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段淳林


PART FOUR什么是私域流量?


有观点认为,鉴于私域流量具有个人私有的属性特征,且一般微信朋友圈中大部分为个人生活社交内容,能看到朋友圈发布内容的也仅限于固定的朋友圈好友,内容的传播范围有限,因此朋友圈发布的产品相关内容不宜按照商业广告活动理解,而是属于个人言论自由的范畴。退一步说,即使发布的内容具有广告的形式特征,但发布广告这个行为的主体是员工个人而非公司,如果公司没有授意员工发布,则该行为应认定为员工个人行为,不应由公司承担责任。

那么,私域流量发布的产品介绍、推广内容究竟是否可以按照广告进行认定和处理呢?如果内容构成广告,公司是否必然构成广告主并承担违法广告的责任呢?从本案决定书来看,前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公司是否必然构成广告主还需要根据个案的情形具体分析。关于前述问题的具体分析如下:


PART FIVE法律分析


1)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产品介绍、推广内容可以构成广告


从《广告法》对于广告的定义[1]来看,商业广告活动具备以下要素:第一,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第二,须是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的直接实施或“委托”他人实施;第三,目的是为了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第四,须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归结出商业广告的三大特征:自愿性、营销性和媒介性。


那么,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产品介绍、推广内容的行为是否具备上述要素、符合上述特征,从而可以被认定为属于商业广告活动呢?首先,员工为了履职或受公司意志安排发布产品介绍,亦符合广告主(公司)推销自己所销售的产品的自愿性;其次,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产品介绍、推销的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产品销量,引导交易达成,因此具有营销性;最后,媒介性是指广告须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发布,而媒介作为广告信息的传播载体,其形式并未在《广告法》被明确和具体地规定,也就是说并无明确的限制。微信朋友圈可以用于发布文字、图片、视频、音乐,当用于发布广告内容时,同样属于媒介形式的一种。在此情形下,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产品介绍、推广内容符合商业广告活动营销性、自愿性和媒介性的三大特征,认定员工在朋友圈发布的产品介绍内容属于广告,并不与《广告法》的规定冲突。


2)员工所在公司可以构成广告主


员工在微信朋友圈介绍、推广公司产品时,由于其自身并非产品的经营者,因此无法将员工个人认定为广告主。而判断推广行为是否可以认定为公司(广告主)的行为,可以分别从主观和客观进行判断。主观方面,员工是否在公司意志“安排”(例如为了完成公司设定的工作职责)下或受公司意志影响而进行推广;客观来说,员工发布的推广内容是否客观上会让公司受益(例如促成交易或增加潜在交易机会)。


就本案而言,虽然朋友圈广告案例的处罚决定中没有体现员工是否在笔录中确认发布在朋友圈的相关内容是否属于公司“安排”,但从其发布的内容、身份的特殊性(销售总监)、受益者实际为公司综合判断,将其在朋友圈发布的产品介绍认定为广告具有合理性。



[1] 《广告法》第二条第一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适用本法。


PART SIX司法案例简析


从“怪兽充电”和“来电”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来看,上海法院的态度偏向于认为微信朋友圈并非完全的私域流量,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兼具营销平台的性质。


具体而言,在《上海挚想科技有限公司、挚享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亚拉拉特网络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不正当竞争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1]中,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为“从内容方面来看,微信朋友圈也并非仅限于特定主体间个人生活的社交分享,已经具备市场推广、信息传播等功能。在此情况下,不能仅因被诉内容的发布场所为微信朋友圈而认为其仅具有个人社交属性。”在《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王唯唯与上海挚想科技有限公司、挚享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商业诋毁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中,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认为“对于部分微信用户而言,朋友圈仅是分享个人生活、情感的空间,但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以及朋友圈使用范围和用途的不断扩展,很多用户已经将朋友圈作为产品营销、业务拓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出现的“微商”即是例证。“


另外,从两份裁判文书来看,司法机关判断员工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宣传内容是否属于职务行为,取决于其是否为了执行工作任务而发布,主要考虑的因素有:①行为发生的场合;②信息具体内容;③行为受益人;④行为是否与单位的意志相关。



[1] 判决书文号:(2018)沪0115民初92656号

[2] 判决书文号:(2020)沪73民终22号


PART SEVEN执法案例简析


本案并非上海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做出的第一例处罚微信朋友发布违法广告的行政处罚案例,例如沪市监金处〔2020〕282020000536号案中,当事人法定代表人在其个人微信朋友圈推广当事人产品,推广内容构成违法广告。又如沪市监嘉处〔2020〕142020000236号案中,当事人监事在其个人微信朋友圈发布当事人生产销售的产品广告,广告内容违法。再如沪监管松处字(2019)第272019003723号案中,当事人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当事人所销售产品相关的虚假介绍内容,被认定为虚假广告。且该案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有微信朋友圈截图、微信群截图、当事人询问笔录等证据证明当事人及其员工通过微信朋友圈及微信群发布虚假广告的事实。


上述案例说明,从执法机关的角度,并不会因为微信朋友属于“私域流量”就将其排除在广告媒介的范围之外。


综上所述,微信朋友圈并非完全的私人属性,其具有受众多、受众可能不特定、内容易转发等特点,如果员工按公司意志(例如公司安排发布的统一的图片、文字内容和格式)或为了履职发布具有广告特征的内容,则可能被认定为广告。


PART EIGHT企业合规建议


对于企业而言,考虑到实践中不乏因员工发布违法广告或宣传内容导致公司承担相应责任的案例,因此制定相应的合规政策、社交媒体使用指引等对员工使用互联网媒介(包括但不限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对外发布公司和公司产品相关信息进行合理控制,同时注重培训和违规惩戒,对于实现员工行为与公司行为的切割、帮助公司降低风险具有实践价值。合规政策、指引在内容上至少应当涵盖《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中对于广告宣传内容的明确禁止性规定,同时可以根据公司所在行业和产品特点进行进一步细化。


——END——


附:处罚决定书全文





侯天仪律师,上海邦信阳中建中汇合规与政府监管团队成员,本文在合伙人张士海律师、合伙人杨涛律师的指导下完成。上海邦信阳中建中汇合规与政府监管团队由前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执法官员、前公司法律与合规顾问、具有留学背景人员等律师构成。主要从事合规业务,包括广告合规、促销合规、反不正当竞争(含反商业贿赂、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商业秘密保护、不正当有奖销售等)、反垄断、反舞弊、电子商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政府关系、商标保护、白领犯罪等。



往期推荐


《市场监管角度看<行政处罚法>修订十大热点》线上直播会议回顾

《从近期广告处罚案例看企业常见宣传风险识别与控制》合规交流会回顾

《中国化妆品行业广告执法报告2020》上海线下发布会成功举办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上海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点击“阅读原文”,登录邦信阳中建中汇官网了解更多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邦信阳律师事务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